#layer3F520269EBD9158AB30DCB4E5F626932 .search_btn {border: 0px solid #fff;border-radius: 0px;color: #fff;}#layer3F520269EBD9158AB30DCB4E5F626932 .search_btn a {color: #fff!important;}#layer3F520269EBD9158AB30DCB4E5F626932 .search_btn:hover {background-color: #000!important;border-color: #fff;color: #fff;}#layer3F520269EBD9158AB30DCB4E5F626932 .search_btn:hover a {color: #fff!important;}

《世界之最》周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

作者: 来源:
世界之最周刊2024年10月总第1期

 

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

 

碧波之上,一条巨龙蜿蜒于珠江口外,这项人类工程的奇迹重新定义了海洋与陆地的关系。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是当今世界上总体跨度最长的跨海大桥,其建设历时9年,于2018年10月正式通车。它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更重塑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版图。

 

---

 

01 世界之最,三大指标定义桥梁之最

 

港珠澳大桥的数字令人震撼。55公里的总长度中,包含22.9公里的桥梁工程和6.7公里的海底隧道,隧道由33个预制沉管对接而成,是全球最长的公路沉管隧道。

 

主体工程“桥-岛-隧”组合设计完美解决了航道通航和机场限高问题。人工岛屿成为这项超级工程的关键节点,西人工岛面积达10万平方米,相当于14个标准足球场大小。

 

大桥设计寿命长达120年,可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和30万吨巨轮撞击。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工程师对极限的挑战与超越。

 

02 全球视野,世界跨海大桥前十排名

 

纵观全球,超长跨海大桥的建设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工程实力。以下是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长跨海大桥前十排名(按总长度排序):

 

  1.  港珠澳大桥(中国,55公里)
  2.  波弗特海路连接桥(美国,109公里,但大部分为路堤,桥梁部分约11公里)
  3.  胶州湾大桥(中国,41.58公里)
  4.  杭州湾跨海大桥(中国,35.673公里)
  5.  东海大桥(中国,32.5公里)
  6.  金塘大桥(中国,26.54公里)
  7.  法赫德国王大桥(沙特-巴林,25公里)
  8.  泉州湾大桥(中国,26.699公里,其中跨海部分约12.45公里)
  9.  濑户大桥(日本,13.1公里系列桥梁总长)
  10. 大贝尔特桥(丹麦,17.5公里,包括东西桥和铁路隧道)

 

从榜单可以看出,中国在超长跨海大桥建设领域已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前十名中中国大桥占据六席,且包揽前六名中的五位,这体现了中国基建实力的整体飞跃。

 

 

03 工程奇迹,突破极限的技术攻关

 

在外海建设如此规模的桥梁,面临世界级技术难题。珠江口河床下深厚软土层对地基处理提出极高要求,工程师采用复合地基处理技术,成功解决了软土地基沉降问题。

 

海底隧道沉管安装精度达到厘米级。每节沉管重达8万吨,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的排水量,在45米深的海底实现无缝对接,创造了“海底穿针”的工程奇迹。

 

大桥建设团队自主研发了多项专用装备和工艺,获得专利授权超过1000项,形成行业标准60余项,推动了中国桥梁建设技术的整体进步。

 

 

04 生态考量,与白海豚共舞的绿色工程

 

港珠澳大桥穿越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成为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设方投入3.4亿元开展生态保护专项工作,实现了“大桥建成、白海豚不搬家”的目标。

 

施工过程中采取多项措施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优化桥墩设计减少阻水效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避开白海豚繁殖期,设立专职观测员确保施工不对白海豚造成伤害。

 

这些努力获得回报,大桥施工期间保护区内的中华白海豚数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从2011年的1200头增加到了2018年的2000多头。

 

05 经济脉络,重塑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港珠澳大桥使香港与珠海、澳门之间的车程从原来的3小时缩短至45分钟,彻底重构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格局。据香港特区政府的评估,大桥将为香港带来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约5%的经济效益。

 

大桥开通7年多来,经大桥口岸进出口总值逐年攀升。日益成为连接粤港澳三地的“经贸黄金通道”。

 

06 设计比较,各具特色的工程理念

 

与世界其他著名跨海大桥相比,港珠澳大桥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集桥、岛、隧于一体的综合设计方案。这种设计既确保了珠江口主要航道的通航需求,又避免了影响香港国际机场的航空限高。

 

相比之下,美国的波弗特海路连接桥大部分建于填海路堤上,虽然总长惊人,但技术复杂度不及港珠澳大桥。日本的濑户大桥是一座桥梁群,包含悬索桥、斜拉桥等多种桥型,但全长仅为港珠澳大桥的四分之一。

 

沙特与巴林之间的法赫德国王大桥虽长度不及港珠澳大桥,但其跨国界的政治和经济意义同样重大。每种设计都反映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社会需求。

 

07 未来展望,跨海通道工程的下一篇章

 

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建设为未来更宏伟的跨海通道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目前,规划中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长度可能超过100公里,将连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形成贯通中国沿海交通大动脉。

 

琼州海峡跨海工程也在积极论证中,这条连接广东与海南的通道将成为中国对东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在国际上,连接欧亚的博斯普鲁斯海峡隧道、白令海峡隧道等设想也在探讨中。

 

未来跨海大桥建设将更加注重智能化、绿色化和多功能化,不仅作为交通通道,还可能集成能源输送、通信传输等多种功能。

 

---

 

港珠澳大桥的灯光在夜幕中闪烁,犹如一串珍珠镶嵌在珠江口。

它已经超越了交通基础设施的范畴,成为人类勇气与智慧的象征。